一、模仿与教育
“1个优秀的母亲胜过 100个教师。”在家庭生活中,母亲“像磁石一样将所有人的心灵吸住,像启明星一样受人关注”。她是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的对象。
然而,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训导,更是身体力行的,像无声无息的口令,指挥着孩子。假如那些劝告者和规则制定者自身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就会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会虚伪。而且小孩也有辨别真伪的能力,父母若言行不一致,他们很快就会将其戳穿。这种口是心非的说教毫无价值。
模仿的过程,对人的品格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小小的行为,却构成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系列。它们就像一瓣瓣小小的雪花,在空中飞扬,没有引起变化。但正是因为它们不断地积累增加,才造成雪崩。不良行为也是如此,日积月累,就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不良习惯。它左右人的善恶,决定了品格的优劣。
二、观念
植入思想的观念犹如撒入地里的种子,埋没了一段时间以后,定会破土而出,形成生活中的习惯、思想和品格。在谈到幼年受的教育对人一生思想的影响时,科雷说,他把这看做在一棵小树苗上刻下字母,随着年龄的增长,树苗长大了,字母也在不断扩展,日益明显。
可见,这些东西在童年虽只有微弱的印象,却是难以磨灭的。因此,孩子的身上存有母亲的影子。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着母亲的言行和生活方式,母亲在孩子身上获得了重生。
三、劳动、懒惰
劳动是生命存在的体现。人们应该诅咒的是无所事事,而不是劳动。好逸恶劳才是万恶之首,而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人们最容易忽视也最难抵御的一种不良习性,可能就是懒惰。
尽管劳动可能使我们困顿不堪、精疲力竭,但它绝不像懒惰那样使我们精神抑郁,心灵找不到寄托。
四、价值
一个人的岁数并不是衡量生命的价值的标准,认为活得越久,生命越有价值,这是愚蠢的人才有的想法。衡量人生命价值的尺度应该是一个的兴趣爱好、所作所为。付出的精力越多,做的事情越有益,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人的生活就越充实,生命就越饱满。一生只沉溺于吃喝玩乐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只是虚度年华,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