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愿意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应当甘愿平凡,坚持用平凡而朴实的努力,展现出人生的价值。
原文摘要:
现实世界的缺陷来自它跟理念之间的差距。
先哲的一句话,并不是他推理出来的,他是直接告诉你的,你需要慢慢去体会。先哲之所说,即是他之所见,是心灵的悟道、伟大的哲思。
我们要认识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必然走向它自己的反面。黑暗终会过去,因为它一定走向自己的反面,光明一定在前面。同时,又要在最辉煌的时候、最得意的时候,保持必要的警觉。
一切顺利都要包含它的对立面—困难,你才能把事情做好。可以说这样两句话:困难是我们的恩人,敌人是我们的老师。做事情要有对立面,要有反对你的人,你才会把你的事情做得更好。
儒家认为:无所为而为。某事做了之后的结果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是有利于自己还是伤害了自己,一点不应当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我们做这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情本应当做。
道家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在天人关系中,一定是做减法,尽可能地减少来自人自己的因素,你做事情若在天道之外,人为的因素就来了。人类生活的幸福来自天,人类生活的困恼来自人自己。
佛家认为:无心而为。我们人生在世做事情,做这样的事而不是做那样的事,能做那样的事而做不了这样的事,都是因各自有自己的业要消。做事情就去做吧,不要怨天尤人,这是你本应当消的业。
真正的苦恼不是外部给你的,是你自己给的。
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应当努力的根本的事情,是教他怎么做人,帮助他形成人生的信念和心灵的力量,让他们在任何的人生处境中都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来,这才是正确的。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你知命了,你才知道富贵穷通不归我们管,我们不要把这短暂的人生交付给两件事情,一个叫名,一个叫利。奔忙了一辈子,奔到快走了的时候你才后悔,那来不及。
在财富、地位与信念这三者中间,真正难得的,也是真正重要的,是信念。唯有信念,才始终给我们以内心的充实和对于人生沉浮的超然态度。
今天,人们需要的是承认平凡的生活本身,承认生活中的哪怕是极为琐碎的烦恼与欢乐。我们需要认同平庸,我们不能把平庸与崇高对立起来。我们必须取消价值等级中的崇高与平庸的差别。
闲暇时间的获得,为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自己打开了空间。
头脑能处理的是烦恼,而非痛苦。痛苦在心里,而不是在头脑里。我们要区分烦恼与痛苦,区分头脑与心灵。凡痛苦,都涉及命运。
哲学典籍都是阐发我们中国人的生命情感的真理,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在读这些典籍时,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逻辑上的推理和思辨。感悟的基础是我们自己本有许多生命感受,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有性灵。所以,我们在感悟中国古代贤哲所讲的道理时,就是在感悟我们自己的生命。
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这时代的荒野上,去体验生命本身的价值。我们为了一些不起眼的,却又真切的生命意义的实现,付出我们的辛劳。尽管这些意义在这个时代的标尺上没有位置,但它们真实。只要它们真实,只要它们真切地符合人性的原则,我们就会在这些虽不起眼,却又真诚的努力中获得我们真实的愉悦。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摸到它,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