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不是结果,而是存在于奉献与付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就算不能改变世界,但也可以让世界有所不同。
原文摘要:
追求快乐,反而让人更不快乐。
快乐的人生和有意义的人生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一个人越追求极大的快乐和避免痛苦,就越有可能失去有深度、有意义和有归属的生活。但那些以追求意义为终极目标的人会别有更充实、更快乐的生活。
追求快乐往往和自私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追求快乐的人通常是“索取者”而非“给予者”。
有意义的付出在一段时间后同样可以实现深层次的幸福安乐。
当我们努力去建构某些事物时,会更加珍惜这些东西,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宜家效应”。我们生命最重要的部分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奉献。
劳作收获和服务他人是重新投入生活的第一步。
追寻意义不是超脱世俗的哲学拷问,意义也不是我们为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相反,大多数时候意义存在于他人身上。只有关注他人,我们才能为自己和对方建造“归属感”这一支柱。如果我们想要在生活中找到意义,就必须通过接触外部来获得。
拥有使命的人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满意,并认为人生充满意义。他们更加坚强、积极,为了实现目标跨越人生的起起落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目标的人则容易漫无目的地虚度人生。
想要生活得有使命感,需要有自我反省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能力、天赋、观念和经历,这些差异塑造了现在的我们。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使命,一个符合我们自我认知和价值观的使命。
有时候坏事说来就来。我们能做的只有让它过去,学会接受生活时常会失控的事实。人类的痛苦就在于,生活时常会出现失控和无序,而我们希望掌控一切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