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阅思

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

张景、张松辉译注《道德经》读书感悟

道就是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

顺应自然,就是反对人为干涉,一切应顺应自然而为。


原文摘要:

无论是最高真理,还是普通技能,都需要学习者亲自去体悟与实践,仅仅靠书本、语言,无法掌握其中的奥妙。

心口不一、言行脱节是教有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这也是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人做事要讲究度,要不偏不倚,这就是老子说的“守中”思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反对正常的发展,而反对过度发展。

无思无虑,自然也就无忧无愁。

一个人之所以会宠辱若惊,根本原因就是把自已看得太重。

暖心的话,其温暖的程度超过了棉衣棉被,伤人的话,其伤人的程度超过了刀剑矛戟。

在批评别人时,不要直接用自己的话去讲,而是针对对方的错误,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去批评,这样,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使被批评的人相对容易接受一些,因为那是古代圣贤讲的,不是自己讲的。

做君主的主要任务是知人用人,做大臣的主要任务是懂得如何做事。所以舜治理天下时,不去具体指示如何做事,所有事都办得很好。

“满足”是人幸福的基点,然而这个基点,我们在物质世界里是找不到的,因为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整,人的物质欲望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因此,这个幸福的基点,我们只能到精神世界中去寻找。

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就是贪得无厌,懂得满足的“满足”才是一种真正的满足。

如果我们不对心态进行适当的调整,那么无论我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如何优越,我们也都将在欲望的煎熬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常胜的方法是柔弱,不常胜的方法是刚强。刚强,可以战胜那些力量不如自已的人;柔弱,则可以战胜那些力量超过自己的人。

君子能够把握住的是自己去敬人、爱人,无法把握的是能否得到别人相应的回报;那么君子就只管做自己能够把握得住的事情,不必考虑自己把握不住的事情。

对于常人来讲,他的幸福或苦恼一般不是来自个人已经占有名利的多少,而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一个人如果总是睁大眼晴盯着别人的富贵,那么他就是自寻苦恼。

对付困难事情要在它还容易解决的时候开始,成就大业要从很小的事情做起。因为天下的难事都开始于容易的事,天下的大事都开始于些小事。

对别人口头承诺得非常好,就是不去实际兑现,这是自身招惹灾难的原因。因此,宁可落下拒绝别人要求的抱怨,也不可承担无法兑现诺言的责任。

不仅做具体事情要慎终如始,人的整个一生也要慎终如始。毅力比聪慧更为重要,坚持是成功的基础,然而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推荐阅读:

  • 2023-06-06陈曦译注《孙子兵法》读书感悟
  • 2023-03-12《黄帝内经》读书感
  • 2023-02-19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感悟


  • 静阅思 Powered By Z-BlogPHP 备案号: 鲁ICP备1804487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