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阅思

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摘要(六)

一、局限、节制与幸福

所有局限和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因为随着这一范围较大的扩大,我们的愿望、恐惧、担忧也就相应增加。所以,甚至盲人也不是像他们先验显示的那样不幸,这一点可以通过他们的那种柔和、几乎是愉快的宁静表情得到证明。同时,部分地由于这一规律的原因,我们后半生比起前半生更加凄凉痛苦。因为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关系和目标的范围总是不断伸展。

二、独处与社交

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

三、嫉妒与幸福

嫉妒之情对于人来说是自然的,但与此同时,它既是一种罪恶,又是一桩不幸。因此,我们应该把它视为破坏我们幸福的敌人,应该像对付恶魔一样地消灭它。塞尼加以美妙的言辞给予了我们指示:“如果不跟别人作比较,那我们就为我们所得到的感到快乐;如果由于别人比我们更加幸运而内心不安,那我们将永远不会快乐。”另外,“如果你看到很多生活得比你好的人,那你就想想有多少处境比你糟糕的人吧。”

所以,我们应该多想一想那些处境比我们更为恶劣的人,因为那些生活得比我们好的人只是看上去比我们更好而已。

四、错误、不幸

在遭遇到已经发生的、不可更改的不幸的时候,我们甚至不可以允许自己产生这样的想法:事情本来可以有另外的一个结局;更加不可以设想我们本来可以阻止这一不幸的发生。因为这种想法只能加剧痛苦至难以忍受的程度,我们因此也就是在折磨自己了。

那些难以放松自己心情的人,必须以命运论的观点安慰自己,因为命运论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真理: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必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不应该在犯下明显的错误以后为自己开脱责任,淡化或者粉饰错误,就像我们经常做的那样。我们应该坦白承认错误,清楚明白这些错误的严重性,这样,我们才可以下定决心在以后避免重蹈覆辙。当然,这样做我们免不了要进行一番痛苦自责,但是,“不接受惩罚教训就不可能进步”。 


推荐阅读:

  • 2024-10-11彭凯平、闫伟《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读书感悟
  • 2024-01-28埃米利·伊斯法哈尼·史密斯《活出意义来》读书感悟
  • 2023-03-21阿图尔·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读书感悟
  • 2022-09-26埃里克·乔根森《纳瓦尔宝典》读书感悟
  • 2022-08-03戴维·布鲁克斯《第二座山》读书感悟
  • 2022-07-16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有体验心理学》读书感悟
  • 2021-12-11威尔·杜兰特《生命的意义》读书感悟
  • 2021-02-18张遇升《掌控精力》读书摘要
  • 2021-02-15巴里·达文波《极简思维》读书摘要(二)
  • 2021-02-13巴里·达文波《极简思维》读书摘要(一)


  • 静阅思 Powered By Z-BlogPHP 备案号: 鲁ICP备1804487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