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人来讲,获得偶然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逐渐让成功从偶然变成必然。
一、顺应趋势
不要把成功归于个人能力、失败归于外部环境,个人的能力是渺小的,要想获得大的成功就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人定胜天”体现的是个人意志,而不是成功的方法。
二、眼光长远
不要为眼前的收获、成功甚至迷茫而斤斤计较、费尽心思,要有长远规划和信念,专注个人特长和爱好,以“积沙成塔”的方式取得叠加式的进步。
三、终极目标
幸福生活才是终极目标,而工作只是实现幸福生活的方式,事业、成就只是工作的结果,切不可本末倒置,“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有钱有闲”才是生活。
四、注重方法、效率和影响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和效率远比忙碌重要,提高效率而空出来的时间,刚好可以用来完成喜欢做的事、享受生活。另外,提高影响力也是实现高效的一种方法,集中精力、时间、资源做出有一定影响力的事情,其他没有影响力的事情就可以适当放弃,与其“越忙越乱、越乱越忙”,不如“一鸣惊人”。
五、回馈、感恩
生活如此善待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花一些时间、精力和辛苦赚来的钱去回馈生活,特别是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也要有所贡献,哪怕只是留下一片树林。
原文摘要:
格局大的人追求的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格局小的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
要做到高速率、可叠加式的进步,关键是做减法,懂得放弃。放弃森林中各种小岔路上风景的诱惑,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做减法,聚焦自己的特长,让过去的经验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石。在工作中,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像老黄牛一样把本职工作做好还要主动和领导沟通,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
凡事总有“两面”——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当大家一致觉得一件事只有好的面时,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坏的一面,很可能是大家认识不够深刻,没有看到一些盲点。而那些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极为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更好的敌人”。认可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做决策时通常并不想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追求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因此有瑕疵也没有关系。
人贵在自知,知道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内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至于结果是好是坏,不妨泰然处之。尽人事,听天命。
人的命运是由大环境和自身做事情的方法决定的。没有人能够选择自己出生的年代和地点,但是可以通过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选择做事的方法和方向。这就如同中国老话所讲,在哪座山就唱哪山的歌。
人不会总有好运气,也不会永远走背运,但是不好的心态会让背运不断被放大。很多时候,心态决定命运。遇到背运时不慌乱,把损失限制在局部,避免雪崩式灾难,是智慧的体现。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节奏。人在忙碌的时候,很容易忘掉忙碌的目的,最后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从忙乱中退一步,思考一下目的,能省掉多余的需求和行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我们更快地接近目标。在诸多目标中,终极目标当属生活本身。
方法和效率远比忙碌重要,有时候慢下来、静下心来,反而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很多人喜欢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审视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总想着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其实,世界是非常公平的。极端不公平的交易即便没有消失,现在也非常少了,而且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一旦存在,很快就会被人找到,参与的人多了,回报就会马上下降。
工作的意义我们都清楚,除了工作,我们还能做点儿什么呢?应该先好好休息,有意义地休息,不懂得休息的人其实不懂得工作和学习。
懂得休息,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利用休息时间,与各种人交往,则是幸福的重要来源之一。这样不仅可以消除日常工作产生的疲惫,增加自己的幸福感,还能促使工作更有成效。
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是独一无二的,既不能由别人代替,也不可能等以后有时间再补上。很多人觉得以后有的是时间,其实等于永远没有时间。
对那些仅仅满足不失败的人来讲,失败的教训可以让他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对于想成功的人而言,失败的教训远没有成功的经验重要。
对一个人来讲,如果一辈子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没有影响力的事情,还不如认认真真做好一件有一定影响力的事情。
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在做事之前,会梳理出一个做事清单,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量级排序,然后集中资源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事情先做完。至于无关紧要的事情,可能直接从清单上删掉。
要合作,就需要有付出,就需要放弃些私心,牺牲自己的局部利益,谋求最大的共同利益。
朋友之间不论地位如何,都需要平等地对待对方。否则,即便一方示好,关系也难以持久维系。
未来是一个过剩的时代,物质会过剩,内容也会过剩。最宝贵的是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无论是想得到关注,还是关注别人的,都需要记住一个关键词——优质。